《绍兴与辛亥革命》简介

发布时间:
2014-11-24 08:12:41
阅读次数:

 

2011年是辛亥革命100周年,全国各地都在举办各种形式的纪念活动。南京纪念孙中山与南京临时政府,武汉纪念辛亥首义,广州纪念黄花岗起义……那么,绍兴纪念辛亥革命的主题应该是什么?要准确地回答这个问题,必须从全面了解绍兴辛亥革命的历史着手。

2010年以来,绍兴市档案馆组织了一个编委会,开始系统地收集有关绍兴与辛亥革命的档案史料。我们发现,绍兴与辛亥革命的史料分布很广,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、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、中国国家图书馆、浙江和绍兴的文史机构以及台湾地区的有关机构都有收藏。所藏文献形式多样,包括原始档案、报刊文献、回忆录、老照片等。看了这些资料,我们一为之喜,一为之忧。喜的是绍兴辛亥革命的历史,有大量档案文献为之记载,为之佐证,最早如清朝末年出版的《浙江潮》、《时报》、《申报》等报刊即刊有反映绍兴与辛亥革命的文献,建国后编辑出版的《中国近代史资料丛编》、《辛亥革命史资料丛刊》、《辛亥革命回忆录》、《浙江文史资料》、《绍兴文史资料》以及台湾地区中国国民党党史会编辑的《革命文献》等。都收录有绍兴辛亥革命的史料,这充分说明绍兴志士在辛亥革命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与影响。忧的是绍兴与辛亥革命的史料过于分散,这种史料分散的状况,影响了人们对绍兴辛亥革命总体情况与特点的把握。

在收集资料的过程中,我们还发现一些文史回忆录差错、疏漏之处颇多。举一个典型的例子。国民党元老冯自由是秋瑾加入同盟会的介绍人,秋瑾就义后,冯自由满怀悲痛的心情,向革命党人广泛收集秋瑾的革命事迹,写成《鉴湖女侠秋瑾》一文,收入《革命逸史》一书。秋瑾的弟弟秋宗章在读到这篇文章以后,一面为冯自由先生真挚的情感所感动,一面也发现冯自由先生的文章来源于众口传说,文中在秋瑾的籍贯、出嫁年龄、家庭矛盾、光复会职员的七绝诗、绍兴党人姓名、秋瑾就义时间等方面存在诸多差错,于是,秋宗章先生专门著有《秋女侠史实考证》一文,予以补正。除了上述基本史实的差错以外,在辛亥革命史研究中,由于受正统史观的影响(以孙中山先生与同盟会为正统),对于以绍兴志士为主体的光复会的历史作用肯定不够。有些历史被强化了,有些历史被弱化了,这并不符合历史唯物主义的原则和实事求是的态度。

最近,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、中央办公厅主任令计划同志提出:档案馆的职责是“为国家管档,为民族守史”,这是中央领导同志对档案馆职责的明确指示。档案馆不仅要积极收藏档案史料,还要对档案史料的内容进行鉴定。只有这样,才能完整准确地还原历史的本来面目,才能让信史留存。

为了隆重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,绍兴市档案馆从众多的档案文献中进行精选、鉴别,编纂完成了《绍兴与辛亥革命》资料集。我们特别邀请了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副馆长、著名的民国史专家马振犊研究员担任编审和学术顾问,负责档案史料的审定。这本书的内容分为4辑,试图从下列4个方面全面展示绍兴与辛亥革命的历史。

第一辑:思想言论。辛亥革命首先是一场伟大的思想启蒙运动,主题是反对封建专制统治,反对西方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瓜分掠夺,为的是振兴中华,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。辛亥革命时期,绍兴志士对国家和民族的危难具有清醒的认识,对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具有理性的思考。在这场思想启蒙运动中,绍兴志士发表了大量犀利的言论,具有广泛的社会影响。这一点以往重视不够,这次我们专门列出一辑,收录绍兴志士关于辛亥革命的具有代表性的思想言论。

第二辑:人物传记。辛亥革命时期,绍兴涌现出秋瑾、徐锡麟、陶成章、蔡元培、鲁迅等一大批革命志士,他们走在了时代的前列,成为历史的风云人物。需要指出的是,绍兴志士钟情的不仅仅是家乡的一方水土,而是以天下为已任;绍兴志士在辛亥革命时期的活动很多不在绍兴,而是在全国各地,乃至海外。但是,是绍兴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滋养了他们,他们念念不忘於越先民之训:“会稽乃报仇雪耻之乡,非藏垢纳污之地”,他们的身上共同体现了绍兴人特有的精神气质。我们精选了一部分完整准确地反映辛亥志士事迹的人物传记,编为一辑,以志纪念。

第三辑:革命团体。绍兴志士在辛亥革命时期所从事的不是散兵游勇、流寇式的革命,而是有组织、有纲领、有计划的革命活动。以绍兴志士为主体的光复会,与兴中会、同盟会并称三大革命团体。光复会以“光复汉族,还我山河,以身许国,功成身退”为誓词,会员们则以一首激昂的七绝诗相激励:“黄河源溯浙江潮,卫我中原汉族豪;不使胡奴留片甲,轩辕华胄是天骄。”光复会提倡的“中央革命”策略已为历史所证明。辛亥革命以后,光复会渐渐淡出了历史舞台,但是,光复会的历史功绩不能忘记。因此,我们将以光复会为主体的革命团体史料专门编为一辑。

第四辑:革命活动。辛亥革命时期,绍兴志士进行了大量反清革命活动。1907年,徐锡麟、秋瑾首先策划发动皖浙联动,准备夹击南京,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形成推翻满清统治的突破口。虽然皖浙起义失败了,但是,这种清晰的革命思路与惨烈的革命壮举启示了后人。1911年武昌首义爆发后,江浙地区的革命党人组成江浙联军,攻打南京,绍兴志士不惜性命,参加敢死队,攻打南京的要隘紫金山天堡城,为孙中山先生在南京建立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打开了一条血路。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,孙中山先生邀请蔡元培、汤寿潜担任临时政府的教育总长和交通总长,绍兴人士在南京临时政府的8名总长中占有两席,这也是对绍兴辛亥革命功绩的肯定,应该大书特书。因此,我们将革命活动专门机构编为一辑。

我们试图通过这本资料集,全面准确地反映绍兴与辛亥革命的历史。由于篇幅的限制,这种反映也只能是扼要的。近些年,戏说历史之风有漫延之势,那些被戏说、被稀释的历史读起来似乎很轻松,很有趣,但是,很不真实,与历史的真相相去甚远,与历史的旨趣大相径庭。历史是一位严肃的老人。这本《绍兴与辛亥革命》史料集,有些文章读起来很拗口,有些内容读起来还会有些沉重,但是,这就是历史的真实,这就是历史的份量。

绍兴是国务院确定的国家第一批历史文化名城,生活工作在这样一座具有丰厚历史文化底蕴的城市,除了有自豪感,更要有责任感。绍兴古称越州,公元1131年,驻跸越州的宋高宗赵构发布赦书,提出要绍万世之宏休,兴百王之丕绪,并取这两句话的句首二字,将建炎五年改称“绍兴元年”,将越州改称“绍兴府”,从此就有了绍兴这个地名。《说文解字》对“绍”的解释是:“绍,继也。”也就是继承的意思;兴,当然是发展的意思。我们认为,“继承与发展”不仅是绍兴的字面含义,也是对绍兴永恒的历史人文精神的集中概括。

今天,我们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,要全面准确地把握绍兴与辛亥革命的历史过程与特点,继承辛亥志士“敢为天下先”的奋斗精神,并且体现在各项事业的发展中。这是我们编辑《绍兴与辛亥革命》这本资料集的根本宗旨,这也就是绍兴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的主题。